热门评论 匿名人士 | 2014-01-24 09:21:12 软件怎么能成硬件呢?要说拒载硬件,也应该是出租车啊 支持:0 | 反对:1 匿名人士 | 2014-01-24 09:25:40 加了引号,只是修辞罢了 支持:1 | 反对:0 匿名人士 | 2014-01-24 09:18:43 呵呵,这是又要开黑的节奏? 支持:0 | 反对:0 匿名人士 | 2014-01-24 09:24:02 硬件说的是人 支持:0 | 反对:0 匿名人士 | 2014-01-24 09:29:52 景德镇嘛 你懂得~~~~ 支持:0 | 反对:0 曹楚平_sina | 2014-01-24 09:31:00 就这水平,都够上央视了!! 支持:0 | 反对:0 记者近日在北京街头采访调查发现,受两大打车软件的刺激,马路上挂着“暂停牌”的空出租车越来越多,或是奔赴“抢单”后约定的接客地点,或是停在路边等着“抢单”,对于身边的招手拦车则熟视无睹。“打车软件”已化为“拒载硬件”,堪叹。从各地实施情况来看,虽然满足了少数乘客的“特殊需求”,却增加了市民出行成本,加重了路边打车难,并成为行业监管“灰色地带”。 记者近日在北京街头采访调查发现,受两大打车软件的刺激,马路上挂着“暂停牌”的空出租车越来越多,或是奔赴“抢单”后约定的接客地点,或是停在路边等着“抢单”,对于身边的招手拦车则熟视无睹。(1月23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 “打车软件”已化为“拒载硬件”,堪叹。从各地实施情况来看,虽然满足了少数乘客的“特殊需求”,却增加了市民出行成本,加重了路边打车难,并成为行业监管“灰色地带”。 当“打车软件”背离了化解打车难的初衷,反而成为助推打车难的一种“工具”时,其可行性就值得考量了。更何况,各地出台的《出租车汽车管理条例》中均有明确规定,司机不议价、不拒载。而“订车软件”的兴起,虽然可给订车提供方便,却打了议价、拒载的“擦边球”。 “打车软件”的尴尬现状,值得各方反思。有关管理部门和出租车行业,都忽视了出租车的基本属性——其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,属于准公共产品,具有一定的公益性,也享受政府一定的补贴。既然政府提供了补贴,就表明政府在向出租车企业花钱买服务,出租车也承担了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,就不能一味地以牟利为目的,理应向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。可见,出租车司机拿挑客、议价、拒载等低劣手段,去伤害市民,已经背弃了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责任,理应受到监督和惩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