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打车软件竞争进入到新阶段。2014年伊始,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及各自背后的投资方腾讯、阿里巴巴正围绕移动支付展开一场激烈角逐。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昨日联合宣布再投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。根据新奖励方案,只要乘客用支付宝钱包付打车款,乘客每单奖励10元,司机每单奖励15 元。乘客如果每天上下班各打一次车,起步里程以内基本可以实现“不花钱”。新的奖励方案从1月22日开始执行,截止日期待定。 此前,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展开活动,微信支付乘客立减10元,司机立奖10元。 实际上从去年9月开始嘀嘀和快的的战争就一直在延续。为提高司机师傅的响应机率,嘀嘀打车采取一套复杂模式会对司机师傅进行补贴,一单可能是10元话费。快点打车为抢夺打车市场份额,甚至宣称打算投入1亿补贴出租车司机,司机首次使用快的软件可获得100元奖励。 根据嘀嘀官方公布数据,受到司机和乘客追捧,微信支付7天超百万单,补贴过2千万,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因此宣布继续投入2亿元请全国人民打车。 这轮打车软件大战让乘客和司机获利。问题是,为何打车软件会持续如此烧钱?各种背后的投资方又给予怎么样的支持? 据悉,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合作将突破地域限制,可能实现移动打车全国化,将加速乘客使用手机支付打车费的进程,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司机和乘客相互推荐使用微信支付热潮,从而培养出用户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。 嘀嘀打车投资人、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对腾讯科技表示,与嘀嘀打车合作,微信应用场景可以从娱乐、社交迁移到O2O,更重要的是,打消用户捆绑银行卡顾虑后,微信还顺势推出理财通业务。 对于快的与滴滴之间的竞争,快的打车CEO陈伟星认为,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是在一起教育市场,虽然成本有些高。对于快的打车来说,补贴大战才刚刚开始。 当然,移动支付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。实际上,在过去几周,出现了由于网络原因无法支付的情况,或者乘客手机显示已支付,司机未收到账单的情况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打车软件使用移动支付是移动支付典型O2O场景应用,移动支付和PC端支付区别在于这种场景下对交易支付实时性要求更高,难度比PC端支付高。